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發文,要求各地嚴控煤電新增規模,對于經電力電量平衡測算存在電力盈余的省份以及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原則上不再安排新增煤電規劃建設規模。同時,還將建立煤電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近年來,我國煤電行業面臨利用小時數逐年下降、規劃建設規模較電力需求偏大等問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組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當前我國電力行業地區性產能過剩問題開始顯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嚴控煤電總量規模。《通知》要求對于經電力電量平衡測算確有電力缺口的省份,應優先發展本地非化石能源發電項目,充分發揮跨省區電力互濟、電量短時互補作用,并采取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等措施,減少對新增煤電規劃建設規模的需求。
在推進煤電基地建設中,煤電項目規劃建設要利用基地現有煤炭產能,并充分考慮環境、水資源承受能力以及受端省份的用電需求。在調整存量方面,要逐步淘汰服役年限長,不符合能效、環保、安全、質量等要求的火電機組,優先淘汰30萬千瓦以下運行滿20年的純凝機組和運行滿25年的抽凝熱電機組。
《通知》還提出,綜合考慮未來3年煤電項目經濟性、電力裝機冗余程度、環保及政策約束等因素,國家將建立煤電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定期對外發布分省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提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也將結合煤電風險預警提示及時調整相關措施。
又訊 記者林火燦報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25日表示,據分析,“十三五”期間,煤炭消費彈性系數在0.2至0.3之間,年均增速為2%左右,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在43億噸左右。
“煤炭行業發展仍面臨需求增長空間收窄,產能過剩與市場供大于求,發展理念創新不足,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路徑不清晰,特別是經濟運行質量不高,國際能源價格低位運行和進口煤影響,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替代強,環境制約不斷強化。”王顯政說,全國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2億多噸的超常發展時期已經結束,進入需求增速放緩階段,消費總量增長空間收窄與產能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短期難以改變。
從煤炭產業自身看,運行質量不高、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例如,小煤礦仍占70%以上;以煤為主的多元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但有產值、有規模、效益差的現象比較多;行業虧損面呈現擴大態勢,企業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面臨新挑戰。
此外,到2020年、2030年,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費比重將分別達到15%和20%;按2020年、203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分別為50億噸、60億噸標準煤計算,將有2.7億噸和7.5億噸煤炭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
文章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