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500千伏富寧換流站。
18個月,建成一條566公里±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兩個±500千伏換流站,接地極線路128公里……這組數據來自±500千伏永富直流工程。
18個月干了33個月的活,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陳豪贊譽該項目創造出了“云南速度”,稱贊這個項目體現了南方電網人實干精神。
作為南方電網省屬公司自行建設、運營和維護的首條直流輸配電工程,“云南速度”從何而來?記者日前探訪永富直流工程建設現場,探尋“云南速度”背后的故事,以及蘊含其中的南方電網公司的文化基因及企業精神。
從規劃開始,就進入了高速運轉狀態
5月14日,天剛露魚肚白,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里達鎮里地村的±500千伏富寧換流站內,來自云南電網公司建設分公司的業主項目部安全工程師李濤和其他參建人員已經忙碌開來。
“今天送受兩端換流站繼續聯網調試,調試前還有不少準備工作要做。”李濤邊走邊說,眼睛盯著握緊的手機屏幕,不時還要發信息。記者發現,僅富寧換流站就建立了各種聯絡平臺3個,包含了參建單位項目負責人、科研技術人員。
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提出來,由業主項目部梳理傳遞給不同責任單位,并實時跟蹤落實情況。“他們業主項目部的就像蜘蛛,哪里有動靜就撲到哪里。”云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辦公室主任邵輝在旁邊打趣道。
“土建期間僅攪拌站就建了4個,每天混凝土澆筑量平均500多方,最多的一天澆筑量1145方,相當于三峽大壩的1/10。”云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變電分公司富寧換流站工程土建項目總工劉鑫告訴記者,±500千伏富寧換流站施工規模相當于6至7個常規500千伏變電站,高峰時奮戰在工地的施工人員超過1300人,超過30臺挖土機、50輛大型運輸車同時作業。
“從規劃開始,就進入了高速運轉的狀態。”云南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規劃科科長張立云說,早在項目完成可研報告進入審批程序的時候,云南電網公司決策層就正確預估到工程的后續進程,為建設永富直流輸電工程節省了大量前期時間,解決了一系列前置問題。
云南電網公司建設分公司和云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全面優化工程施工方案,倒排計劃,增加人力、物力和機械設備的投入,交叉作業;編制了進度計劃圖并細化到每天的工作面、施工人員數量、工作量,全過程管控施工建設進度;建立健全項目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安全風險點控制措施,嚴格執行標準工藝,精益求精抓好安全質量的全方位管控。同時,在兩座換流站內采用區域網格化施工管理方式,細分各作業區域,按照各區域的環境參數精確安排各區域的施工工序,確保“時間占滿、空間占滿”,全力以赴加快工程進度。
“早在2015年初,我們就開始跟鐵路、路政、交警、海事等部門溝通今年的設備運輸工作。”富寧換流站土建工程剛結束,云南電網公司基建部主任助理顧欣已經開始著手考慮春運、冬天下雪等因素對物資運輸的影響。
但也有猝不及防的時刻。去年8月25日,富寧縣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襲擊,通往富寧換流站的道路,短短30公里就有12處遭到較大程度損毀。當時工程已進入電氣安裝階段,每天往富寧換流站運輸物資的大型運輸車不少于三四十輛。路斷了,物資運不進來,怎么辦?物資項目負責人陳文俊一聽就急了。他帶著物流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損毀路段勘察,緊急協調供應商及承運商開展道路修復工作。
最終12處較大損毀于11月底修復完畢,相關物資順利進站,保障了站內換流變的安裝與調試時間。
他們把難點干成亮點
33個月的指導工期要在18個月內完成,而且還要確保安全生產和質量優良,除了未雨綢繆、提前謀劃之外,如何創新施工就成了他們重點考慮的內容之一。
“在安裝GIS 時,廠家給的方案需80天,但通過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最后僅用了28天就完成了。”云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變電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富寧換流站電氣項目經理楊海濱介紹說,永富直流工程施工建設中涉及多項“首臺”“首套”“首次”新技術,設備技術新穎,施工安裝、調試要求高,這都是新的挑戰,也考驗著施工工藝技術。
從土建到電氣、調試,工期一共361天,雨天就有112天。永富直流工程于2014年9月30日開始“三通一平”工程施工,施工隊伍從進場開始,就接連遭遇暴雨洗禮。那段時間,劉鑫每天睜眼后的頭件事,就是看天。“三天兩頭的雨,沒完沒了。”他從抓狂,到后來被磨得沒了脾氣,最終靜下來研究對策。其中最為成功的舉措就是針對受地下水挖孔樁影響而發生塌孔問題,采用鋼板支護加固法進行施工。該技術還獲得中國質量協會QC 發布國優獎等多個獎項。
跟“雨神”過招的不只劉鑫和他的土建團隊,還有電氣安裝人員。富寧換流站電氣項目總工程師施利波告訴記者,GIS 安裝對環境要求苛刻,極其講究防潮防塵,而工地超過45%的時間是陰雨天氣,根本無法達到安裝要求。
“我們等不起,GIS 安裝環節到來前兩個月,就開始研究對策了。”施利波說,他們受到舞臺劇的啟發,自行設計、加工出可組裝、可拆卸的移動式安裝帳篷,無論刮風下雨都在不間斷地安裝,短短6個月時間,全長7800米的GIS,硬是在下雨和土建交叉的“夾縫”里完成了安裝施工。
按照“以管理創新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主導,以工藝水平提升、新材料、新技術運用為支撐”的工程建設創新的整體工作原則,各個施工項目部專門成立了QC 小組開展課題攻關,《研究預防抗滑樁深層塌孔的新型施工方法》《縮短±500千伏直流平波電抗器安裝時間》《新型輕便式電纜放線架研探》等多項成果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破土而出。
從一臉茫然到輕車熟路
“兄弟單位建設速度這么快,我們調試運維工作可不能落下。”5月13日,在±500千伏富寧換流站內,記者見到王昆侖。這個2008年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現在已是云南電網公司文山供電局±500千伏富寧換流站副站長兼負責人。
工程時間短,留給生產準備人員的時間也就更短。人員新、設備新、技術新,這三“新”成為了文山和楚雄兩家供電局直流生產準備工作的“攔路虎”。
“將換流站設備分解到個人,個人向安裝人員學、向廠家學、向書本學,等掌握并精通后向全體生產準備人員授課,以個人能力水平的提高帶動全體人員,在短時間內提升整體人員技能水平。”文山供電局生產準備辦公室副主任蘇云東介紹道。在結束廠家理論培訓和到兄弟單位跟班學習之后,文山供電局生產準備人員進駐工程現場針對該站的工程特點,結合生產準備人員少、設備多的現狀,明確了“人人上講臺”的直流人才培養思路。
“一臉茫然”是文山供電局富寧換流站值班員張興宇形容自己2015年8月來到換流站工作的第一印象。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后,他和其他同事一樣,跟隨廠家技術專家把一摞一摞的圖紙從工程部資料室搬到生產準備辦公室,研究圖紙、寫措施、編手冊、討論邏輯、編寫邏輯試驗卡……“對于這支團隊而言,負責換流站運行應該是輕車熟路的工作。”負責調試的廠家對富寧換流站運行團隊這樣評價。
“永富直流工程是云南電網公司自主完成建設、維護和運營的第一個直流輸電工程,不僅對公司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應用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對人才隊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電網公司副總經理湯壽泉說道。永富直流工程的參建人員來自云南電網公司本部、建設分公司、送變電工程公司、物資公司、監理以及科研機構,其中30歲至40歲的中青年人占到2/3以上,一些關鍵項目上甚至高達80%。
如今,永富直流工程即將全面投產,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電網結構的優化,僅僅是強化云南電網直流項目建設的第一步。值得關注的是,通過永富直流工程的鍛煉,一批朝氣蓬勃的直流人才隊伍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公司未來電網建設的寶貴財富。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