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22家發起單位、26家成員單位、10家合作單位共計150余人共同見證了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在北京的成立。
“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將會成為我國電力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電力產業鏈參與國際競爭,推動電力裝備制造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質造”、中國“智造”,帶動我國電力工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評對的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如此評價道。
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將如何擔起重任?自它成立那一刻,就迎來多方的期待。
電力企業走出去已取得豐碩成果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我國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80億美元,增長了14.7%。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2100億美元,增長了9.5%。電力方面,隨著巴西特高壓直流重點項目,緬甸、希臘等一批重大項目成功中標,中拉、中非等系列多雙邊基金投入運營,資金規模也超過了1000億美元。
電網企業先后成功投資運營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家的骨干能源網,水電、核電企業在東南亞、巴西等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我國電力企業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具備在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中發揮骨干作用的綜合實力。
多方推進電力工業走出去
我國電力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協調各方面力量,形成電力國際產能合作走出去合力,電力企業走出去迎來了各個層面最有利的支持。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程建林表示:“ 為了推進我國電力工業走出去,國家發改委積極構建多省協同機制、政企協同機制、產融協同機制、行業組織協同機制、通過建立系列的協同機制,發展改革委加強統籌協調,發揮各方的合力,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取得積極的成果。”
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長談踐指出:“外交部主要是負責涉外工作,一些重大電力的項目可以帶入到高訪接待,或者領導人出訪中。另外,外交部在全世界有200多個使領館,他們都是我們很好的在國外的信息觸角。所以,外交部將與相關部門一道,加強政策指導,提供信息服務,便利人員往來,協助應對對外合作中的緊急和敏感問題,及時高效的做好領事保護,為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保駕護航。”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韓勇則指出:“商務部是國際產能合作重要牽頭部門之一,商務部不斷完善各項電力企業走出去戰略服務。首先是繼續提升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工作,對產品服務的內容、領域、方向與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其次是制訂相應的規劃,特別是區域規劃,為電力企業提供指引;再者是不斷發揮駐外經商參處的服務能力,及時的獲得東道國的安全局勢等信息,要求及時向國內反饋這些信息,幫助電力企業開展風險防控,提高經商參處的服務意識,為中資企業提供細致的咨詢服務。”
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任重道遠
國際化是電力企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方向,是電力行業創新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國家利益,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成立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有利于電力企業各方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強強聯合,推動我國從電力大國走向電力強國。
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是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有關電力企業共同發起,電力領域的相關企業、機構和高校自愿參加。該聯盟以服務協調,誠信自律,合作共贏為原則,旨在建立電力產業協作機制,搭建合作共享的服務平臺。
對于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指出:“聯盟將堅持服務導向,推動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全體成員的作用,將聯盟建設成為聯系行業,為企業抱團出海,共同發展的合作平臺,努力提升中國電力行業“走出去”的質量和水平。同時聯盟還堅持企業主導,實現互利共贏,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促進上下游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深度合作,構建裝備制造、建設施工、運營維護等中國電力行業全產業鏈的戰略聯盟。”
對于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如何在我國電力企業走出去戰略中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發揮聯盟的合作平臺作用,充分利用既有合作平臺,打造更適合電力產能國際合作的新模式; 二是充分發揮聯盟的溝通協調作用,建立共同投資機制,在項目上組織更多企業參與進來,分擔風險,在對外投資項目上,避免國內企業相互壓價,盲目競爭的情況,及時協調聯盟成員間的利益訴求,維護聯盟的整體利益。對于聯盟無法協調的事項要及時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三是加強聯盟自身的服務能力建設,聯盟剛剛成立,需要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持續投入,進一步明晰工作目標和任務,遠近結合,有所側重制訂好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計劃,抓住聯盟成員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展工作。”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