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灣、糯扎渡等具有多年調節性能水電站的陸續投產,云南電力供應從以往“豐盈枯缺”的季節性富余轉變為“常態性供過于求”。同時,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和產能過剩影響,在滿足西電東送的前提下,云南省內用電增長緩慢,電力外送需求不旺,電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趨突出,在棄水窩電、供需失衡的形勢下,風電、火電、水電企業的博弈愈加激烈,央企和地方企業多層次、多方面的利益博弈日漸濃烈。
云南電力供應維持供大于求態勢
2014年起,云南用電需求逐年下滑,發電能力卻持續高速增長,由此造成的供需矛盾愈發凸顯,2015年全社會用電和工業用電3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在省內需求難以有效增長的情況下,保障和提高西電東送和云電外送的規模已成為維持云南電力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環節。
據云南電網公司介紹,在整個“十三五”期間,云南省裝機規模將依然保持年均8%的增長,但省內用電量年均增速為2.5%。整體來看,在電力需求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云南電力供應形勢依然維持供大于求且逐年增加的態勢。2015年,云南全社會用電和工業用電3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云南電網公司統計,到2016年底,納入省調統一平衡裝機將達到7042萬千瓦,總發電能力超過3000億千瓦時,但2016年總需求僅2100億千瓦時,電量富余規模達850億千瓦時,棄水電量約400億千瓦時,火電年利用小時數僅能達到1430小時。
從云南省內九大用電行業情況分析,今年由于市場大環境疲軟,省內主要行業平均開工率呈三年連續下滑趨勢,2013年為61.39%,2014年為58.66%,2015年尤為嚴重,僅有53.12%。同時,2015年受宏觀經濟下滑影響,用戶報裝意愿減弱,全年新裝容量885.4萬千伏安,同比減少17.9%;大工業、商業、居民的新增容量均低于去年同期。
利益之爭愈發激烈
如今電力行業面臨嚴峻的棄水形勢,業內認為這個必然將推進電改走向深入,而風電、水電、火電等之間的利益之爭必然愈發激烈。
據統計,2013年到2015年,云南三年棄水電量370億千瓦時;2014年水電企業虧損面達31%;2015年火電利用小時降至1500余小時,企業負債率高達113%;盡管有8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但有效容量只有三分之二,加上東火西水中負荷的電力分布,致使輸電成本高、損耗大,輸電容量利用系數只有38%。
由于當前經濟增長放緩,一些地方政府為提高GDP,傾向開展電源建設等大的投資項目拉動地方經濟。西南一些省份雖已嚴重棄水,卻依然上馬大批靠財政補貼的風電和太陽能項目。
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分公司市場部主任韓珝說,目前在四川、云南等電力嚴重過剩地區,由于對風電、光伏的過度補貼政策,已形成火電企業巨虧、水電企業步履艱難、風電企業出現暴利的局面,導致發電企業對水電項目投資意愿大大降低,轉而大量投資風電及光伏。
根據國務院要求,要優先調度風電、太陽能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燃煤機組屬于最后調度發電序位。在水電和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全省總裝機容量82%的云南,火電并不占優勢。
電價改革箭在弦上
“江水被大壩截住后又白白流失,為何不降價把電用出去?既擴大了發電又滿足經濟的需求。”一位政府人士說。
據悉,目前云南市場化交易的電價由市場化價格機制決定,用戶側的用電價格由電能價格、輸配電價(含線損)、政府基金組成。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云南大部分工業企業都能秉承“保本微盈”的思維,提升產品質量,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市場競爭力。一些電力載能行業,由于電費支出占成本比重大,降低電價的訴求較為迫切。
付暉表示,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內外需求不斷收窄,導致工業企業生存壓力加大,用戶對電價的訴求越來越高。一些工業企業認為,電價必須降到一定程度,才能采購生產,但水電企業又不愿降價。不同發電企業之間的條件不一樣,利益眾口難調。
云鋁副董事長丁吉林認為,這讓云鋁難以其他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企業開展公平競爭,“全國電解鋁企業平均電價是0.251元/kwh,云鋁是0.37元/kwh,高0.12元,這還是電力體制改革取得成效才拿到的。”“我們希望通過電力市場化改革,降低用電企業的成本,最終拓展云南的用電市場,用戶與發電企業、電網形成利益共同體。”丁吉林說。
降價必然觸及發電企業的切身利益。一些發電企業認為,電力體制改革實為央企和地方的利益博弈,發電企業是本輪電改中的弱勢群體,突出表現便是“在市場化背景下行政主導的優惠讓利政策頻出”。相關人士認為,在電網體制關系理順后,電價應當進行合理調整。
5月底,各方博弈又一次出現階段性的成果:云南省人民政府下發文件決定,為促進水電鋁產業加快發展,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將確保云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用電價格不高于每千瓦時0.2785元,試行時限為2016年6月1日到2017年5月31日。此次協議降價后,云鋁股份用電價格比2015年再降每千瓦時0.07元左右,降幅達20%。
文章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