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源行業現狀來看,如何在加大發展的同時合理利用資源,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電力價格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煤電價格聯動工作,目前來看,國內的發電來源主要還是來自于煤炭,這構成了電價的主要成本,而煤炭的價格是透明的。
近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柵潔透露稱,國家能源局即將完成“十三五”能源規劃和電力規劃的編制。
分析人士稱,之所以要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主要是因為目前火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總體來看,我國能源供應結構和火電為主的發電結構,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基于此,業內也有一個共識,電價下調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經濟發展動力。與此同時,隨著電改的深入推入,區域性地方龍頭,有望受益于電改。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6年1-5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火電發電量1712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6%,降幅較上年同期擴大0.5個百分點;設備平均利用1635小時,同比降低178小時,為近十年來同期最低水平。更為嚴峻的是,當前仍有大批在建和擬建煤電項目,前五月火電新增裝機規模2425萬千瓦,創歷史新高。
未來高耗能產業將不再是發展重點,工業能耗回落勢必還將延續,所以電能需求大規模釋放的可能性也在減弱。基于此,大范圍的興建電廠未必再有太大意義。另外,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計劃電的模式已經越發不能適應經濟的發展需求,電價逐步放開更加符合不斷進步的市場化經濟需要。
關大利分析稱,目前電力行情也逐漸呈現出產能過剩趨勢,與此同時,新型能源雖然發展迅速,但仍面臨著棄風、棄光、棄水等問題。就現階段來看,如何在加大發展的同時更加合理利用資源,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目前,煤炭價格相對處于價格低點,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基本就意味著上網電價下調,而電價的下調將會縮減以電力消耗為主的高耗能產業生產成本,如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林伯強稱。
文章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