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區的不斷拓展,2020年,合肥全社會用電量將一路攀升至380億千瓦時,未來如何支撐遠期合肥大都市的供電呢?9月4日,記者從合肥供電公司獲悉,《合肥市城市供電專項規劃(2016-2020)》正式通過專家評審,將打破現有的220千伏“日”字環網的傳統結構,首次提出“多環互聯、分片供電”的創新理念。
合肥電網負荷: 10年增2.6倍
近年來合肥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社會用電量出現不斷攀升趨勢,2006全年這一數字僅為93.55億千瓦時,至2015年已達243.26千瓦時,十年增長2.6倍。
根據預測,至“十三五”末的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繼續攀升達到380億千瓦時。
分片區來看,2015年合肥市區二環內電力負荷增速為1.5%,增長率較小,負荷穩定且趨于飽和;而二環外為6.8%,增長潛力較大。
近10年來,合肥地區第一產業用電量由2006年的1.75億度,增加到2015年2.01億度,年均增速為1.4%,增速較小,用電基本穩定;第二產業用電量由2006年的50.62億度,增加到2015年137.86億度,年均增速為10.5%,這也反映出合肥地區工業發展近十年來均保持較快增速;第三產業用電量由2006年的16.60億度,增加到2015年61.15億度,年均增速為13.9%,發展迅猛。
合肥電網受入: 一半以上來自淮南、六安
記者了解到,合肥電網為典型受端系統,意味著一半以上電力通過3座500千伏變電站及15條220千伏線路從淮南、六安、安慶、馬鞍山方向受入,供電范圍覆蓋市區、巢湖市、肥西縣、肥東縣、長豐縣、廬江縣761萬人口、325萬電力用戶的供電任務。
新《規劃》根據合肥市域最大用電負荷需求,至2020年,合肥電網形成均衡分布的五座500千伏變電站——肥西變、長臨河變、肥南變、肥北變和金牛變,500千伏“C”字形主網架進一步增強。
共計新擴建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80座,新增變電容量1807萬千伏安,線路1944公里。
構建契合合肥“1331”城市發展的電網空間新格局,形成配置合理、容量富裕、安全高效的電網系統,保障重要的供電設施用地和廊道空間得到有效控制。
同時,結合主城區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以需求為導向,內補外增,合理布局變電站落點,更加深入各電力負荷中心,合理優化供電半徑,有效降低電網的供電損耗。
新規劃變化: 打破“日”字環網結構
合肥市城區的不斷拓展,城市電網空間發展應與城市空間規模發展相適應,以支撐城市供電的安全需要,進一步做到覆蓋和支撐主城區或遠期合肥大都市供電,此次《規劃》首次提出了“多環互聯、分片供電”的創新理念。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將在現有220千伏“日”字環網的傳統結構基礎上,打通多條外部向內部輸電的220千伏電力通道,將原有“日”字環拆解,形成更為安全穩定可靠的 “多環多聯絡”主網結構,至2020年沿二環外輸電廊道,主城區規劃新建220千伏東至路變、石塘路變,擴建220千伏板橋變,進一步提升市區中心區域電力供應能力的同時,緩解220千伏永青變、振寧變、賈郢變等重要站點供電壓力。
專家表示,本次規劃全面考慮了合肥地區總體未來發展情況,不僅可以保障發展迅猛的主城區供電安全,也進一步適應了合肥市未來城市多中心、多組團空間發展模式的供電要求,最終形成內外呼應的供電模式,提高供電的安全性和滿足未來城市中心區功能更新的電力需求。
文章來源:國際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