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行業(yè)動態(tài)
在德國綠色轉型和電力市場化進程中,傳統(tǒng)電力公司深刻體會到了轉型的陣痛,都試圖通過將傳統(tǒng)能源業(yè)務剝離來進行自我救贖。
而和加速綠色轉型進程一樣緊迫的是,在德國一個更為成熟和適應綠色能源結構的電力市場正在悄然建立。
傳統(tǒng)電力公司如何在其中找到更多的利潤點?
綠色轉型的壓力
近些年,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的成就受到全世界的矚目。遍布全國各地的分布式太陽能系統(tǒng)、正在大力發(fā)展的電動汽車以及那些矗立在田野邊的大風機,已經在德國電力結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統(tǒng)計,截止到2014年,德國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經超過25%,煤炭在電力生產中的比例達到44%,核電占到16%。根據德國政府的能源轉型計劃,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將達到40%-45%,2035年達到55%-60%。與此同時,除了綠色低碳化發(fā)展,受到日本福島事故的影響,德國也將在2022年實現全面棄核。
逐漸在電力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光伏和風電,很大程度擠壓了傳統(tǒng)煤電的市場份額。在德國的電力市場中,規(guī)則是優(yōu)先調度可再生能源,隨著光伏和風電規(guī)模不斷增大,傳統(tǒng)電源也逐漸由從“主角”轉向“配角”,造成傳統(tǒng)火電利用小時數越來越低,啟停次數越來越頻繁,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弱。
電力市場2.0
在去年的德國能源圈,最熱的關鍵詞莫過于電力市場2.0。電力市場2.0的核心之處,是確定未來電力市場將堅持市場化的原則,即電能的定價將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確保德國電能供應的可靠和優(yōu)質價廉,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同時,德國確立了對于電力容量市場的擯棄,也就是政府不對容量電廠進行直接補貼。
電力市場2.0的建立主要功能是為電力供需實現同步。電能不能儲存在電網之中,而靈活的電力市場可以確保在任何時候電力輸入和輸出都是同步的,也就是說電力市場具有兩種功能——電力儲備和電力調度。
未來的德國電力供應,最大的危機莫過于可在生能源波動給電力供給帶來的不確定性,因而電力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更富有彈性,而隨著電力技術的發(fā)展,類似電動車、儲能設備、燃氣發(fā)電都將被納入彈性選項,而這些未來可能作為儲備電源的選項將會進行基于市場的競爭。
傳統(tǒng)電力商的機會
伴隨著市場的成熟,競爭日趨白熱化,特別是一些層出不窮的新型公司,結合互聯網等特點,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穎的商業(yè)模式。而在這些方面,傳統(tǒng)的電力公司必須絞盡腦汁,拓展更多的售電渠道。
據介紹,德國電力巨頭萊茵集團目前就在德國各地架設2000多座“智慧充電站”,因為電動汽車在德國興起,提前布局電動車領域不可或缺。使用萊茵集團的智慧充電站,駕駛員只需要憑手機就可自主選擇可再生能源電力為車輛充電并且完成結賬。
這意味著傳統(tǒng)電力公司的管理者們在經營壓力下,也必須設計出更多的新模式吸引用戶。在以綠色電力為主體的新的能源結構中,像是用手機APP控制電器、和安保系統(tǒng)相連的智慧家庭產品,所有與電力和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商機,傳統(tǒng)的電力公司要比過去更開放,到世界各地尋找創(chuàng)新公司,合作開發(fā)新產品。
文章來源:國際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