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濱海新區經濟發展持續加速,區內電力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和對服務質量、效率要求不斷提升。為高效統籌各方資源,形成對外服務合力,滿足區域經濟發展與電力客戶服務需求,日前,濱海供電公司漢沽供電服務中心和大港供電服務中心正式掛牌,自貿區供電服務中心也掛牌在即。正式運營后,漢沽供電服務中心和大港供電服務中心,將試點開展“全能型”供電所建設,自貿區供電服務中心則以探索業務末端融合機制,對接園區發展用電需求。
今后,中心服務范圍內客戶所有報裝、業擴、搶修等業務都可實現“屬地化”處理,將極大簡化流程、縮短周期,為客戶營造更加方便、快捷的供電服務體驗。
打破專業壁壘解決問題更高效
漢沽供電服務中心、大港供電服務中心和自貿區供電服務中心的設立,是在撤銷原自貿區客戶服務分中心、漢沽客戶服務分中心、大港客戶服務分中心基礎上,對原中心進行調整升級,通過整合配電運檢專業力量,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和規范的安全服務,同時節省人力資源和工作時間。
服務升級主要體現在建立人員一專多能、服務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供電服務上。漢沽供電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原來漢沽客戶服務分中心為濱海供電公司營銷部下設的單一性服務機構,現在漢沽供電服務中心則為集電網運維、用戶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機構,中心將有更充分授權,并得到高效專業后臺支撐,有效整合配電資源。
“之前我們中心只負責轄區10千伏及以下業擴報裝項目全過程管理,以及售電收費、抄表檢查和計量運維等工作。對于轄區內配網設備的運維、檢修、搶修業務和電網設備供電保障等業務,還要協同公司運檢部處理,專業間協同和地域距離會消耗很多精力和時間。”該負責人舉例,“2016年濱海供電公司因客戶設備故障引發的電網故障占50%。故障發生后,調度人員會分別向運檢部、營銷部相關人員打電話,告知故障信息。運檢部、營銷部則分別派班組人員對公司設備和用戶設備進行巡視,對于復雜問題,內部協調流程較多。而現在,營配專業實現高度融合,故障后調度人員只需將故障信息通知到供電服務中心相關班組,相關班組接令后,同時開展公司設備和用戶設備的巡視以及處理,消除了專業壁壘,減少了環節,效率提升很多。”
網格化服務模式設園區服務站
濱海地區共有10千伏客戶7802戶,從大港、漢沽出發去塘沽平均往返一個客戶現場路途時間需要半天。“全能型”供電所成立后,其業務受理范圍基本實現“全覆蓋”,客戶有任何用電需求都可在區域內反映、解決,不用再奔波跑腿兒。此外,用電檢查力量也直接下派到屬地,將大大提高客戶周期檢查到位率,同時事故發生后能快速處理故障,恢復送電,縮短停電時間。
供電公司專業部室通過選取客戶報裝、搶修等關鍵業務流程進行初步分析對比,發現“全能型”供電所設立,一是流程有效簡化,如配網工程建設關鍵節點減少8個,停電計劃平衡關鍵節點由5個壓減為2個,故障搶修關鍵節點由6個壓減為4個;二是協同界面減少,如方案審核和圖紙審核,由4個部門間協同,簡化為1個部門內部協同后報專業部室備案,使方案“一日答復”成為可能;三是周期縮短,如方案審核和圖紙審核,由于協同界面減少,審核機制可直接由定期會議協商改為隨時電話溝通,有效消除了專業間協同和地域距離帶來的“耗時”,時間可壓縮1至2周。
漢沽供電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中心工作人員將通過對區內客戶走訪,探索建立網格化、專業融合的綜合性服務模式。“特別是區內重點園區或供電區域,將設立專屬供電服務站,推行末端融合的市場化服務機制。”按照統一部署,濱海供電公司今年還將成立塘沽、臨港、西區、生態城等4個供電服務中心,更高效、便捷服務客戶用電。
文章來源:鳳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