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閩粵聯網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同步在廣東梅州、福建漳州舉行。該工程是廣東、福建兩省深化合作的重要工程,也是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第二條聯網工程。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孟振平,福建省副省長、黨組成員李德金,廣東省副省長、黨組成員孫志洋,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福建漳州主會場出席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并講話,共同推桿啟動工程開工。
國家能源局有關同志,福建省政府有關部門和漳州市政府負責同志,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和梅州市政府負責同志,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閩粵聯網電力運營公司負責同志及參見單位代表等參會。
為兩省電力保障構建區域大循環能源體系
閩粵聯網工程投資32億元,輸送容量200萬千瓦,在福建省內新建1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通過兩回交流500千伏交流線路,分別接入廣東嘉應和福建東林500千伏變電站。線路全長303公里。工程2020年12月1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運。
閩粵聯網工程已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是廣東、福建兩省和南方電網、國家電網兩網深化合作的標志性工程。工程建成后,將成為繼三峽—廣東±500千伏高壓直流工程之后南方電網與國家電網的第二條互聯通道,將實現廣東、福建兩省電網異步互聯,促進電力互補互濟、調劑余缺,對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促進能源資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助推碳達峰、碳中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閩粵兩省經濟發展快,用電需求大。建設閩粵工程對廣東、福建兩省供電的安全性、服務兩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提高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障能力,對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助推碳達峰碳中和
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后,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能源結構。
“廣東受入的西南水電汛期集中在7~9月,而福建受太平洋季風氣候影響,來水期早兩個月,電力盈余與調峰緊張出現月份具有互補性,閩粵聯網工程建設后,在統一協調的調度下,將具有一定的跨流域補償效益,實現兩省間季節性富余水電互濟互備,提高水能利用率?!蹦戏诫娋W廣東電網公司系統運行部林建熙說。
廣東和福建兩省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不同,日用電特性、月用電特性上存在差異,日高峰和月高峰時段不同,具有較好的錯峰效益。以廣東為例,廣東第三產業用電負荷相對高,夜間經濟活躍,聯網工程建成后將促進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
此外,廣東與福建均為東南沿海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的差異,兩省同時受災的可能性較小。根據歷史年份災害情況統計,廣東和福建發生臺風的月份大多時候是錯開的。聯網后,一旦面臨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其中一方即可緊急支援另一方,提高供電可靠性。
推動我國電力行業技術升級突破
在技術創新方面,閩粵聯網工程首次在直流換流站應用有源濾波器,能夠精準、動態地將換流站產生的諧波限制在換流站內,不對外界系統產生干擾,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工程通過采用遙感影像、數字地面模型(DEM)、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GPS和廣東省設計院自主研發的電網三維信息化管理平臺等新技術,優化線路路徑,節約土地資源。工程還將貫徹國家技術裝備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技術政策,實現國產化率100%,推動中國電力行業技術的升級突破。
工程所涉及產業鏈長,涉及設備種類多,將拉動原材料、電工裝備、用能設備等10余個上下游產業鏈經濟發展,驅動能源裝備制造上下游產業鏈價值約11億元。
閩粵聯網工程跨越廣東、福建兩省,其中廣東境內線路長且跨越的區域較多,前期協調涉及兩省兩網多層級多個主體。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南方電網廣東梅州供電局成立前期攻堅黨員突擊隊,發揮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項目前期攻堅,細化項目前期全過程管控要求,快速有序地推進項目前期工作。下一步,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將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推動工程進度,確保工程如期投產。
文章來源:國際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