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11月15日鹽城市舉行海上風電高峰論壇,這一次,鹽城給海上風電行業再一次帶來驚喜。
鹽城市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代市長周斌表示,“十四五”期間,鹽城規劃有902萬千瓦近海和2400萬千瓦深遠海風電容量,將加快建設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示范基地,努力在“十四五”末實現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
其實,福建省漳州市早在6月發布新聞,未來規劃5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在6月10日福建省漳州市舉辦的清潔能源海峽高峰論壇上,漳州市政府已經規劃在該市外海淺灘開發5000萬千瓦海上風電,打造東南沿海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這一裝機規模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漳州市的外海淺灘,也將成為中國“十四五”期間最具大規模連片開發海上風電條件的區域之一。
為什么突然兩地在幾個月內爆出新的海上風電規劃,這其中與中國的風電發展厚積薄發有關,風電發展近二十年,已經具備獨立發展的基礎和創新的實力。
從高山到平原再,從沙漠到海洋:中國陸上風電已歷經蝶變,海上風電欲展翅高飛
過去近二十年,中國的風電規模化裝機單機容量從650Kw到今天已經實際運行的6.x MW,容量增加近10倍;價格從8000元/kw下降到今天的1850元/kw,下降幅度超過75%,不到原來的1/4。可以說,從2020年到2021年,風機技術經歷了一次革命。風電塔筒高度從70m到當前160m高度,185m已經指日可待,無論是發電量出力水平,單位千瓦造價,風機單位千瓦原材料用量,都已經今非昔比,中國風電,尤其是中國風機已經從引進走向自我創新,從技術購買到獨立走向全球,在全球的主要大陸上,都已經有中國風機在轉動。
中國風機的成長始于高山,發展到平原,今天又開始奔赴沙漠戈壁,在COP15大會上,中國政府再次提出在沙漠戈壁建設風電光伏新能源基地,并已經啟動1億千瓦的項目建設。14年前,我們下海(金風1500KW機型。2010年東海大橋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風電),今天裝機容量突破1318萬千瓦(國家能源局1-9月統計數據),海上風電已經具備騰飛實力。
文章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