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700米,20天,24小時不斷電的夢想終于實現,星空下的岡底斯藏醫學院不再是漆黑一片。
7月5日19點20分,漢能通過北京蘋果慈善基金會捐建的岡底斯藏醫學院薄膜太陽能電站(21.1KW)在西藏阿里普蘭縣塔爾欽正式發電。岡底斯藏醫學院的師生們從這一天起擺脫了每天只有3小時用電時間的歷史。
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區,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因自然環境相對惡劣、電力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岡底斯藏醫學院電力供應一直比較緊缺,每天只有在21點到24點這三個小時內才有電可用。
2015年6月15日,在近一年的籌備期后,這一天,漢能捐助岡底斯藏醫學院的薄膜太陽能電站正式開工。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漢能的工程師團隊,日夜奮戰,爭取早日完工,讓學生們早點用上24小時的清潔電能。
岡底斯藏醫學院海拔高達4700米,這里晝夜溫差極大,冬天最冷時溫度甚至能降至-40℃。而且會經常遭遇冰雹大雨等突發惡劣天氣。漢能的工程師們必須要對電站的每一項細節進行研究和推敲。
除了應對高原電站需要面對的技術上挑戰,工程師們還要克服施工現場無電可用的現狀。岡底斯藏醫學院每天只有21點到24點通電,而且電量供應也極其有限。施工又必須是白天,所以電站的整個施工幾乎都是在無電狀態下進行的。
相距電站十幾米外,216塊蓄電池、充電柜、逆變器、交流柜、監控系統等一整套太陽能發電站設施也同時進行裝配。因為是在一個坡地,裝卸車輛根本無法到達現場。于是,三四百斤一件的大設備,只好通過手拉肩抗來完成。這對于還在忍受高原反應的工程師們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7月5日19點20分,按照往常,距離來電的時間還有100分鐘,不過岡底斯藏醫學院的師生們卻提早看到燈泡亮起來。原本昏暗的教室和宿舍,瞬間明亮了許多。
在看到電燈亮起來的時候,與學生們一樣,漢能工程師們露出真摯卻復雜的微笑——曾經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苦痛、施工過程遭遇的層層困難、藏區飲食習慣的各種不適……這些,都已成為過去。對于漢能的這些工程師們而言,他們現在更希望看到學校24小時不斷電,學生們有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希望這個凝聚漢能工程師們心血和汗水的薄膜太陽能電站,能夠在地球“第三極”上為藏區人民服務得更久更久。